原文
古時日本人用來將漢文順序標記重寫為日式語順時所用的符號。
有寫在字左上的"レ点"與寫在字左下的"一二三点","上中下点"等。
レ点
標記レ点的字先讀,之後再讀上面的字。
一二(三)点
用在兩個字以上的折返用。以下皆同。按照一二三順序讀。
上中(下)、甲乙(丙)、天地(人)点
外包層,類似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的概念,從最內層先讀起。
例子: 有名的韓非子《難一》中的 矛盾
文章上看到會是如上圖長相,右邊數字是輔助大家用的,標示最後讀的順序。
以下拆解。
楚人有下鬻二盾與一レ矛者上
讀完"楚人"後,讀到有標注"下"跟"二"的先不理,然後接著讀"盾","與"雖然標記"一",可是矛有標記"レ"所以要先讀,合起來變"盾矛與鬻",最後再解"上下",完成的句子就是,
楚人盾矛與鬻者有
翻成現代日文就是:
楚の人のなかには盾と矛とを売る者がいたのですが
謝謝分享!
回覆刪除